本帖最后由 situ 于 2018-8-25 13:42 编辑
老罗一直是锤子最称职的PM,以微博为阵地,以笔代枪,为自家站台、怒怼友商都是家常便饭,最近的“先进事迹”与TNT工作站有关,这款带着“革命”标签、全款预售9999元的“一体机”被曝预订量可怜,官网和微博宣传也告销声匿迹。
老罗 - 重新定义下一个十年的个人电脑
暴跳如雷的老罗一边回怼“死不了,就凭你们?”一边含沙射影的解释这款名字极具杀伤力的产品如何被微博的安全机制误伤。这倒不是杠精上身,根本原因还是手机大佬对PC深入骨髓的迷恋。 2014年11月14日,雷军在微博上澄清“没有做小米笔记本的计划“,到2016年7月两款小米新品就应运而生,跟上了老友华为MateBook的节奏,魅族和荣耀随后跟进,并以老罗在鸟巢兜售TNT达到最高峰。 这是一种不受任何有形指标制约的迷恋,更不受出货量多寡的影响。 让大佬不务正业的原因很多,核心是迷之自信,总觉得传统PC厂商LOW爆了,可以分分钟拍死,用老罗的话说锤子要做“重新定义下个十年的电脑”,措词谨慎的雷军觉得,“一定还有些需求没有被满足,还有地方做得不够完美”,只有余承东简单粗暴,“我体验过不同品牌的笔记本之后,发现并不能让自己满意”。 这种乐观与PC市场的持续低迷相映成趣。 任何一份行业报告都会告诉你,全球PC市场已经连续7年萎缩,去年总出货量为2.595亿台,较2016年2.602亿台再度下滑0.2%,今年出货量预计再跌3-5%。 究竟是什么让手机大佬觉得自己有资格力挽狂澜?这里面既有大战略,也有自以为是的小算盘。 1、产业链配套齐全,有品牌的企业进入毫无门槛,而且通过把产能塞给代工厂,有可能捆绑更多的利益共同体。 PC生态的成熟和产能的过剩都令人发指,厂家的应变策略也分为两类:有些为了生存,不惜承接隐形眼镜、塑料回收之类的订单;另一些居安思危,试图发展自有手机品牌,宝岛的五大代工厂都有这个计划,富士康通过HMD这个壳资源控制了诺基亚功能机并投资了夏普,这种自下而上的努力多少是个威胁,所以及时送去利润合理的PC订单,对手机品牌和代工厂都有重要意义,前提是能够走量。 锤子TNT以价格而论肯定赚钱,反正开了模,靠着王自如和其他黑粉做评测也能卖出一些,吃亏就在不能走量,所以代工的HKC惠科也犹豫不决。 2、PC长期依赖硬件竞争,创新不足,手机厂商自信将带来新体验。 笔记本的顶峰就是超级本,近年来除了各种变形就没有太多的产品创新,饱受诟病的1366Ⅹ768分辨率仍然大行其道,行业主要是靠硬件升级完成迭代,但Intel+amd+Nvidia+window构成的驱动力正在枯竭,这让崇尚产品创新的手机厂商看到机会。 举个例子,摄像头影响屏占比其实在笔记本上也很常见,联想的解决办法是将摄像头移至屏幕下方,比如YOGA,属于偷机取巧的变通做法,华为则有在键盘中翻盖隐藏摄像头的设计,模具成本并不算高,但可以将屏占比做到91%。小米与中国移动合作弄了个直连4G网络的解决方案,内置4G LTE,不需要SIM卡就能激活。 3、传统PC厂商忌惮微软的脸色,不敢做安卓设备,手机厂商正好相反。 微软和谷歌的争夺已经白热化,从激活设备总量上看,微软和安卓旗鼓相当。谷歌去年开发者大会的数据是,安卓设备激活量在20亿左右,包括了可穿戴设备的Android Wear、车用的Android Auto以及Android TV。 今年5月微软宣布Windows10的激活量超过7亿,加上其他在用的老旧系统,数量绝不低于谷歌,微软真正的痛是Windows Phone和Windows 10 Mobile提前进入了生命末期,纳德拉只能寄望于迅速上位的SurfacePhone和神秘的Andromeda挽回颓势,虽然他们的系统和软件生态仍是个谜。 移动时代的PC双子星微软和英特尔显得固执而迷茫,一方面他们要阻止PC厂商移动化,保住既得利益,一方面却鼓励安卓手机厂商推出基于Windows系统的硬件,微软的免费授权和英特尔的补贴,使得小米等新晋厂商因此获益。 4、响应消费者呼声,赚个平抑PC价格的好名声。 很多米粉至今深信小米降低智能手机售价的历史功绩,这个说法其实并没有事实佐证,因为当时酷派、金立之类品牌也有几百元的手机,更别说山寨机了,至于小米是不是让苹果、三星降了价,明眼人都知道。 小米的成功在于提供了一种心理认知上的满足,即米粉觉得自己以合理的价格买到了品质不次于苹果或三星的手机,这个逻辑如果成立,当然也适用于PC。 5、坚信“手机+扩展坞+程序优化”就是PC的终极形态。 老罗将这种信念发挥到极致,其核心是把PC的商务属性剥离出来,变成手机的附属品,以实现想象中的未来办公:即插即用,用完即走,TNT之所以必须配合R1手机才能使用Smartisan OS 6以及安卓定制版的Office服务,用意就是在低强度或单一任务场景中,尝试用手机取代PC的部分功能。 这种思路不是老罗的独创,三星DeX扩展坞配合Galaxy Note 8和S8就能实现,在引入鼠标和键盘等外设后体验接近PC,如果你连超级本都懒得携带,149美元的DeX确实是不错的替代品。华为手机包括最新发布的Note10也有PC模式,通过Type-c转接显示设备,支持无线键鼠。 但手机厂商由此也陷入一个自我悖论,一边极力用手机塑造PC的高仿体验,一边又寄望创造新物种(或者说新体验)消灭PC,他们的真实目标不过是将PC退化为带扩展坞的巨型显示器。 6、手机周边硬件客单价低,绝对需求量小,凸显了PC的价值。 这才是手机厂商热衷PC的真实商业逻辑。以小米为例,财报显示2015-2017年的平均手机单价分别为807.2元、879.9元、881.3元,整体不高但有微幅提升,小米平台上的硬件很多,其中既能走量又具备一定客单价的只有PC和电视,其他智能家居产品是声量远大于销量,在整个平板产品线已跪的情况下,小米越发依赖PC就不奇怪了,其他手机厂商亦如是。 然而坐拥六大理由加持的手机厂商做PC成功了吗? 以笔记本为例,华为的目标销量为每年100万台,小米200万,实际两家都只完成了50万台,尤其小米曾经宣布首季就完成22万台的销量,说明后几个月数据可怜。相比之下,苹果笔记本每月出货量都在100万台以上,老大哥惠普全年出货是4000万台,每月都是300多万的量级。 仔细研究数据你就能发现,手机厂商只在屏幕尺寸介于11.6-13.3英寸的轻薄本领域拥有影响力,这是一个定位非常模糊的市场,再往下就是几乎被淘汰的上网本,手机厂商的轻薄本只要在功能上优于iPad或是微软乞丐版Surface Go(国行2988元),就会挤出一个相对迷你的销售空间,但这个市场有多大意义? 当然华为和小米还有不同,前者在5000-10000元的区间也有热卖产品,因为华为在多数人眼中是技术成熟的老牌科技公司,这正好是小米的短板,雷军在发布会上也自黑小米笔记本A面不印LOGO,就是方便用户自行创意,比如贴上颜值接近的某水果品牌的LOGO。 再看目标,干死传统PC厂商了吗? 几年前业内曾经估计,随着PC市场的萎缩,出货量将向四大厂商集中,也就是联想、惠普、戴尔、苹果。排名第5到第10名的厂商都有可能退出,这几家分别是宏碁、华硕、东芝、三星、同方和富士通。 然而按照TrendForce的数据,去年全球笔记本出货量前六名分别是惠普、联想、戴尔、华硕、苹果、宏碁,合计份额达到87%,今年Q1更上升到89%,格局反而越发稳固,华为、小米以及一众手机厂商既不见踪影,也无足轻重。 说到底,手机厂商做PC就是个伪命题。最后的结局可能会有两种:一是把自己玩死,二是变成另一个三星,那种四不像也没法准确定义的公司。
唯一笃定的是绝对成不了苹果,因为苹果原本就是一个PC厂商。
|